在前几年国内厂商还在低端彩电市场打价格战的时候,国外品牌已经悄悄占领了高端市场,使得高端彩电市场一直由洋品牌所垄断。近年来,国内彩电厂商纷纷向高端彩电转型,但仍然没有改变洋品牌主导的趋势,虽然国内厂商在高端彩电的发展方向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派系———背投、液晶、等离子和数字电视,但却存在相同的弱点,即普遍缺乏核心技术,这主要在于技术战略的选择问题,大部分厂商选择的是先OEM,再自主研发的发展路线,即先把自己的品牌贴在国外生产的产品上进行销售,然后再消化技术,继而自己研发技术,因此事实上,目前销售的国产品牌中有相当部分实际是由国外厂商生产的产品。这样做虽然可以降低风险,并在短期内推出产品,缩短产品周期,但是由于关键技术掌握在洋品牌手中,这种通过购买技术并获得突破的途径往往受到国外厂商的制约,因此在竞争中也处于被动。 在占据高端彩电主流的背投市场,由于对技术和利益的考虑,国外厂商采用了差异化的产品战略,对我国输出的主要是、二代落后的产品技术和产品,而在他们本国却销售第三、四代产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控制。“得核心技术者得天下”,长虹谙知其理。于是一开始就选择自主研发的道路,直接从第三、四代产品入手,先后推出了60Hz、75Hz逐行扫描等产品,并具备了从38英寸到70英寸所有规格的背投产品,打破了洋品牌的技术封锁,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近20%。 长虹背投登上市场占有率还在于成功运用了价格杠杆,其产品大幅降价后迅速启动了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应该说,在高端彩电市场,价格仍然是制约消费者的关键因素,长虹执行总裁王凤朝说,消费群是一个金字塔,外资品牌在价格定位时主要是瞄准的塔尖的部分,却忽视了塔尖以下的广大市场,背投价格普遍在1万元以上,对我国普通家庭而言还是高了,如果价格门槛降一点,销售量就会有数量级的增长。 从表面看,这是价格上的竞争,而在本质上仍取决于成本的竞争,我国家电企业作为一个“后发”者,要想超越处于优势地位的洋品牌,成本优势仍然是一个现实和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成本优势并不能像以往那样单纯由规模化来形成,而应是由规模、技术进步和整个产业链的优化等多方面形成的。 在这一点上,长虹是具有综合成本优势的:一是在技术上长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避免了向国外厂商支付巨额专利费用,节约了成本;二是在生产上通过将技术优势和扩大规模结合起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使旧型号的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从而不断刺激背投彩电的消费,目前长虹的背投年产能力已经达到了100万台;三是在产业链上建立以长虹为核心和纽带的产业链,一方面借助规模采购优势,拉动上游厂家的扩能改造,另一方面与下游商业伙伴建立扁平的分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通过整合和控制产业链资源,将本身的实力放大若干倍,从而参与全球竞争。因此从成本角度而言,这种先有技术研发,后有市场推进与市场联动的双轨战略是明显区别于单一的OEM战略的,也更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后劲。 目前,以背投为代表的高端彩电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作为本土企业,向高端市场转型已不仅仅是产品结构的调整,而是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战略性问题。面对洋品牌的阻击,如何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上获得应有的份额是我国彩电厂商所必须思考的。而长虹的经验表明,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国内彩电厂商抗衡国外品牌的有力武器。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